天然氣市場化可以東部地區為突破口
業界普遍期待的《油氣改革總體方案》有望年底出臺,由于我國天然氣產業結構、發展階段同美國和歐洲不同,在充分借鑒國際成熟經驗的基礎上,如何結合國情找到適合我國天然氣市場化改革的發展道路至關重要。 我國天然氣產業同美國比較,最突出的問題是天然氣產業鏈的上、中、下游競爭不足,尤其以上游生產、中游管道領域更為突出。美國天然氣上游由于土地所有權的性質在天然氣產業發展初期就形成了眾多開發商,美國聯邦政府第一部天然氣工業監管法律——1938年的《天然氣法案》(The Natural Gas Act, NGA)認定當時的天然氣上游生產是充分競爭的,沒有形成市場力量,僅對州際管道進行監管。如今美國已形成上游天然氣生產商6500多家,90家州際管道公司,97家州內管道公司,長輸管道50多萬公里。而我國的情況是國內天然氣生產商主要由三大石油公司控制,陸上長輸管道以中石油和中石化為主,其中中石油占絕對優勢地位,據中石油2015年報顯示其國內生產天然氣822億方,銷售天然氣1230億方,分別占全國的63%和64%,天然氣管道4.8萬公里,占全國的64%,由于上游競爭者太少,本身具有市場力量,必須進行監管,無法實現“放開兩頭,管住中間”的改革目標。 “放開兩頭,管住中間”實質是將天然氣產業分為競爭環節和自然壟斷環節,天然氣上游的供應與下游的分銷是可競爭的,而中游的長輸管道由于自然壟斷的屬性,易于產生排除、限制競爭以及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行為,必須進行監管。現階段我國天然氣行業改革,簡單“放開兩頭“還不行,因為上游沒有競爭,在“三桶油”現有管道格局下進行運銷分離,財務獨立也存在問題:一方面阻力較大,且即使分離了也沒有其它供應方。為擴大上游競爭當然可以選擇將中石油上游生產公司進行拆分,但同樣面臨實施難度。比較可行的方法是通過選址合適的區域,形成區域管網公司,實現對三大石油公司管道的縱向拆分,通過培育若干競爭性的區域市場最終形成全國統一的天然氣市場。 如果仔細觀察我國的天然氣管道分布圖,會發現我國的天然氣管道是線性的,美國和歐洲是高度網絡化的,這其中即有我國天然氣管網里程尚少的原因,更主要是我國天然氣管道沒有實現互通互聯,聯絡線過少,包括“三桶油”之間的管道和LNG接收站互相都是不連通的。大家清楚天然氣介質流通于管道、儲氣庫、LNG接收站這些設施當中,天然氣市場的交易依賴于這些基礎設施互通互聯的物理條件,否則天然氣市場在分割的基礎設施當中是無法實現充分競爭和活躍交易的。 那么,現階段我國是否可以找到上游供應能夠形成競爭的區域?答案是肯定的。我國陸上、海上無論是煤層氣、頁巖氣短期內尚無法形成有競爭力的天然氣供應。而2014年下半年國際油價的下跌,以及未來五年國際LNG供應的過剩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 筆者建議利用這個5-10年的機會,以上海為中心組建包括上海、江蘇、浙江、山東、安徽(以下簡稱東部區域)在內的東部管道公司,將現有的三大石油及省級所屬的管道公司全部整合在一起,并通過嚴格執行管道運輸與銷售分離,對任何管道運輸需求方提供無差別、非歧視的公平服務的措施實現區域競爭性的天然氣市場。 |
相關文章
- LNG汽車將迎發展機遇 關鍵在于氣價和排放問題能否解決2018-07-18
- 國際能源署:中國仍然是最大的能源投資市場2018-08-03
- 天然氣市場提前出現“量緊價漲”2018-08-24
- 我國天然氣消費量突破2800億方2019-04-03
- 城市燃氣企業有哪些發展新動向、新機遇?2019-04-10
- 天然氣企業加速“出海”拿大單2019-05-06
-
GEP Research中國高鹽廢水行業發展研究報告(2025),通過市場調查研究及深度分析,對政策、市場前景及趨勢,區域市場需求、供給競爭、技術研發、產業鏈及成本價格進行多維度洞察研究。[詳細]

- [監測報告] 全球及中國加氣柱產業深度調研報告(2025年)
- [監測報告] 全球及中國除草啶行業發展分析報告(2025)
- [監測報告] 全球及中國進口廢五金回收產業鏈分析報告(2025)
- [監測報告] 維生素B2產業鏈全景調研報告(2025)
- [監測報告] 鉛蓄電池行業市場前景分析報告(2025年)
- [監測報告] 中國河道治理產業深度調研報告(2025)
|
|
|
|
|
|